平台简介

Introduction

2000年,厦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立。中心按照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,在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物理学系原有的普通物理实验室、近代物理实验室和三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基础上改组建设而成。

中心下设基础物理实验室、近代物理实验室、物理专门化实验室和两个校外实训基地,统辖全校理工类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、开放性物理实验和物理专业学生研修的力热、光学、电磁学、近代物理、物理专门化实验等教学课程。其中基础物理实验室是国家“211”工程重点实验室,于1998年通过国家教委“211”工程验收,并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建工作中受到教育部专家的好评。2006年,中心获批“福建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。2007年,中心开设的“大学物理实验”课程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。

中心成立至今,学校先后投入1400多万元,用于实验室的改造和仪器设备的更新,增加了许多结合学科前沿和工程应用的实验项目,使实验体系更加完整,更适应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。2012年,中心在“中央修购专项资金”的支持下,将下设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回迁至思明校区,同时在翔安校区同步新建实验室。2013年开始,中心逐步建设和完善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、虚拟仿真综合教学平台以及跨校区实验预约系统,通过计算机网络延伸实验教学空间,方便师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,提升了教学质量。依托中心资源,2016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完成,2017年近代物理实验室虚拟仿真中心也申请成功。2018年建设格物致理科创空间并于2019年获批成为厦门市的研学基地”。目前中心的教学实验室总面积近2300平方米(思明校区约550平方米,海韵校区约330平方米,翔安校区约1420平方米)。每年承担全校14个学院(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,化学化工学院,信息学院,材料学院,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,能源学院,航天航空学院,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,生命科学学院,公共卫生学院,药学院学院,医学院学院,海洋与地球学院,环境与生态学院)近3000名本科生的不同类型物理实验室课教学,同时为不同学科的专业认证提供有力支持。

中心师资力量雄厚,拥有一批由教授、副教授、讲师、高级工程师以及工程师共同组成的教学队伍,其年龄结构合理、理论基础扎实、实验技能娴熟,兼具传承与创新并进的能力。近年来,中心在教学理论、教学体系、教材建设、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,深化物理实验教学改革,强化实验室信息化管理,在教学优化、教材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均有所建树。中心青年教师在学校乃至福建省的历届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。

中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,依托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,开设创新探索类和设计研究类实验课程,鼓励引导优秀本科生参与创新实验计划和前沿科研课题,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向自主探索型教学模式转变,切实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,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素质。近五年,中心培养的学生先后在国际交叉学科建模竞赛、海峡两岸大学生科技文化交流营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(CUPT)等各种国际、国家和省部级赛事中获得多个奖项,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教学教研论文数百篇,成果斐然。

中心还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与前沿科研的融合,在立足基础教学的同时,把握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,为本科生设置了一系列如量子信息光学、拉曼光谱测量技术、X射线衍射仪、原子力显微镜等科研相关实验,为学生从课堂到科研做衔接,深受学生欢迎。

中心坚持走产、学、研一体化道路,依托我校“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其高效转换器件协同创新中心”和院校两级的大力投入,与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、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项目,联合共建光电工程、集成电路等多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,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。

在服务好本校师生的同时,中心还积极发挥自身教学优势,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献策出力,联合兄弟校所推行2011协同创新培养计划,为厦门及周边城市的中小学举办物理竞赛培训、物理夏令营等各项活动,形成了广延的辐射效应。2010年,中心成功承办了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。

如今,厦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“夯实基础、加强实践、创新拔尖、全面提高”的教学理念,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出资源高度共享、基础与专业共建、教学与实训结合,面向多学科、多专业教学的独特实验教学模式,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。